論 持 久 戰
( 一 ) 偉 大 抗 日 戰 爭 的 一 周 年 紀 念 , 七 月 七 日 , 快 要 到 了 。全 民 族 的 力 量 團 結 起 來 , 堅 持 抗 戰 , 堅 持 統 一 戰 線 , 同 敵 人作 英 勇 的 戰 爭 , 快 一 年 了 。 這 個 戰 爭 , 在 東 方 歷 史 上 是 空 前的 , 在 世 界 歷 史 上 也 將 是 偉 大 的 , 全 世 界 人 民 都 關 心 這 個 戰爭 。 身 受 戰 爭 災 難 、 為 著 自 己 民 族 的 生 存 而 奮 斗 的 每 一 個 中國 人 , 無 日 不 在 渴 望 戰 爭 的 勝 利 。 然 而 戰 爭 的 過 程 究 竟 會 要怎 么 樣 ? 能 勝 利 還 是 不 能 勝 利 ? 能 速 勝 還 是 不 能 速 勝 ? 很 多人 都 說 持 久 戰 , 但 是 為 什 么 是 持 久 戰 ? 怎 樣 進 行 持 久 戰 ? 很多 人 都 說 最 后 勝 利 , 但 是 為 什 么 會 有 最 后 勝 利 ? 怎 樣 爭 取 最后 勝 利 ? 這 些 問 題 , 不 是 每 個 人 都 解 決 了 的 , 甚 至 是 大 多 數 人至 今 沒 有 解 決 的 。 于 是 失 敗 主 義 的 亡 國 論 者 跑 出 來 向 人 們 說 :中 國 會 亡 , 最 后 勝 利 不 是 中 國 的 。 某 些 性 急 的 朋 友 們 也 跑 出 來向 人 們 說 : 中 國 很 快 就 能 戰 勝 , 無 需 乎 費 大 氣 力 。 這 些 議 論 究竟 對 不 對 呢 ? 我 們 一 向 都 說 : 這 些 議 論 是 不 對 的 。 可 是 我 們說的,還沒有為大多數人所了解。一半因為我們的宣傳解釋工作還不夠,一半也因為客觀事變的發展還沒有完全暴露其固有的性質,還沒有將其面貌鮮明地擺在人們之前,使人們無從看出其整個的趨勢和前途,因而無從決定自己的整套的方針和做法。現在好了,抗戰十個月的經驗,盡夠擊破毫無根據的亡國論,也盡夠說服急性朋友們的速勝論了。在這種情形下,很多人要求做個總結性的解釋。尤其是對持久戰,有亡國論和速勝論的反對意見,也有空洞無物的了解。“盧溝橋事變〔1〕以來,四萬萬人一齊努力,最后勝利是中國的。”這樣一種公式,在廣大的人們中流行著。這個公式是對的,但有加以充實的必要。抗日戰爭和統一戰線之所以能夠堅持,是由于許多的因素:全國黨派,從共產黨到國民黨;全國人民,從工人農民到資產階級;全國軍隊,從主力軍到游擊隊;國際方面,從社會主義國家到各國愛好正義的人民;敵國方面,從某些國內反戰的人民到前線反戰的兵士。總而言之,所有這些因素,在我們的抗戰中都盡了他們各種程度的努力。每一個有良心的人,都應向他們表示敬意。我們共產黨人,同其他抗戰黨派和全國人民一道,唯一的方向,是努力團結一切力量,戰勝萬惡的日寇。今年七月一日,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十七周年紀念日。為了使每個共產黨員在抗日戰爭中能夠盡其更好和更大的努力,也有著重地研究持久戰的必要。因此,我的講演就來研究持久戰。和持久戰這個題目有關的問題,我都準備說到;但是不能一切都說到,因為一切的東西,不是在一個講演中完全說得了的。
(二)抗戰十個月以來,一切經驗都證明下述兩種觀點的不對:一種是中國必亡論,一種是中國速勝論。前者產生妥協傾向,后者產生輕敵傾向。他們看問題的方法都是主觀的和片面的,一句話,非科學的。
(三)抗戰以前,存在著許多亡國論的議論。例如說:“中國武器不如人,戰必敗。” “如果抗戰,必會作阿比西尼亞〔 2〕。”抗戰以后,公開的亡國論沒有了,但暗地是有的,而且很多。例如妥協的空氣時起時伏,主張妥協者的根據就是“再戰必亡” 〔3〕。有個學生從湖南寫信來說:“在鄉下一切都感到困難。單獨一個人作宣傳工作,只好隨時隨地找人談話。對象都不是無知無識的愚民,他們多少也懂得一點,他們對我的談話很有興趣。可是碰了我那幾位親戚,他們總說:‘中國打不勝,會亡。’討厭極了。好在他們還不去宣傳,不然真糟。農民對他們的信仰當然要大些啊!”這類中國必亡論者,是妥協傾向的社會基礎。這類人中國各地都有,因此,抗日陣線中隨時可能發生的妥協問題,恐怕終戰爭之局也不會消滅的。當此徐州失守武漢緊張的時候,給這種亡國論痛駁一駁,我想不是無益的。
(四)抗戰十個月以來,各種表現急性病的意見也發生了。例如在抗戰初起時,許多人有一種毫無根據的樂觀傾向,他們把日本估計過低,甚至以為日本不能打到山西。有些人輕視抗日戰爭中游擊戰爭的戰略地位,他們對于“在全體上,運動戰是主要的,游擊戰是輔助的;在部分上,游擊戰是主要的,運動戰是輔助的”這個提法,表示懷疑。他們不贊成八路軍這樣的戰略方針:“基本的是游擊戰,但不放松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。”認為這是“機械的”觀點〔4〕。上海戰爭時,有些人說:“只要打三個月,國際局勢一定變化,蘇聯一定出兵,戰爭就可解決。”把抗戰的前途主要地寄托在外國援助上面〔5〕。臺兒莊勝利〔6〕之后,有些人主張徐州戰役〔7〕應是“準決戰”,說過去的持久戰方針應該改變。說什么“這一戰,就是敵人的最后掙扎”,“我們勝了,日閥就在精神上失了立場,只有靜候末日審判”〔8〕。平型關一個勝仗,沖昏了一些人的頭腦;臺兒莊再一個勝仗,沖昏了更多的人的頭腦。于是敵人是否進攻武漢,成為疑問了。許多人以為: ; “斷不會”。這樣 “不一定”許多人以為:的疑問可以牽涉到一切重大的問題。例如說:抗日力量是否夠了呢?回答可以是肯定的,因為現在的力量已使敵人不能再進攻,還要增加力量干什么呢?例如說: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口號是否依然正確呢?回答可以是否定的,因為統一戰線的現時狀態已夠打退敵人,還要什么鞏固和擴大呢?例如說:國際外交和國際宣傳工作是否還應該加緊呢?回答也可以是否定的。例如說:改革軍隊制度,改革政治制度,發展民眾運動,厲行國防教育,鎮壓漢奸托派〔9〕,發展軍事工業,改良人民生活,是否應該認真去做呢?例如說:保衛武漢、保衛廣州、保衛西北和猛烈發展敵后游擊戰爭的口號,是否依然正確呢?回答都可以是否定的。甚至某些人在戰爭形勢稍為好轉的時候,就準備在國共兩黨之間加緊磨擦一下,把對外的眼光轉到對內。這種情況,差不多每一個較大的勝仗之后,或敵人進攻暫時停頓之時,都要發生。所有上述一切,我們叫它做政治上軍事上的近視眼。這些話,講起來好像有道理,實際上是毫無根據、似是而非的空談。掃除這些空談,對于進行勝利的抗日戰爭,應該是有好處的。
(五)于是問題是:中國會亡嗎?答復:不會亡,最后勝利 是 中 國 的 。 中 國 能 夠 速 勝 嗎 ? 答 復 : 不 能 速 勝 , 抗 日 戰 爭是 持 久 戰 。
( 六 ) 這 些 問 題 的 主 要 論 點 , 還 在 兩 年 之 前 我 們 就 一 般 地指 出 了 。 還 在 一 九 三 六 年 七 月 十 六 日 , 即 在 西 安 事 變 前 五 個月 , 盧 溝 橋 事 變 前 十 二 個 月 , 我 同 美 國 記 者 斯 諾 先 生 的 談 話中 , 就 已 經 一 般 地 估 計 了 中 日 戰 爭 的 形 勢 , 并 提 出 了 爭 取 勝利 的 各 種 方 針 。 為 備 忘 計 , 不 妨 抄 錄 幾 段 如 下 :問 : 在 什 么 條 件 下 , 中 國 能 戰 勝 并 消 滅 日 本 帝 國 主 義 的 實 力 呢 ?答 : 要 有 三 個 條 件 : 第 一 是 中 國 抗 日 統 一 戰 線 的 完 成 ; 第 二 是 國際 抗 日 統 一 戰 線 的 完 成 ; 第 三 是 日 本 國 內 人 民 和 日 本 殖 民 地人 民 的 革 命 運 動 的 興 起 。 就 中 國 人 民 的 立 場 來 說 , 三 個 條 件中 , 中 國 人 民 的 大 聯 合 是 主 要 的 。問 : 你 想 , 這 個 戰 爭 要 延 長 多 久 呢 ?答 : 要 看 中 國 抗 日 統 一 戰 線 的 實 力 和 中 日 兩 國 其 他 許 多 決 定 的因 素 如 何 而 定 。 即 是 說 , 除 了 主 要 地 看 中 國 自 己 的 力 量 之外 , 國 際 間 所 給 中 國 的 援 助 和 日 本 國 內 革 命 的 援 助 也 很 有關 系 。 如 果 中 國 抗 日 統 一 戰 線 有 力 地 發 展 起 來 , 橫 的 方 面 和縱 的 方 面 都 有 效 地 組 織 起 來 , 如 果 認 清 日 本 帝 國 主 義 威 脅他 們 自 己 利 益 的 各 國 政 府 和 各 國 人 民 能 給 中 國 以 必 要 的 援助 , 如 果 日 本 的 革 命 起 來 得 快 , 則 這 次 戰 爭 將 迅 速 結 束 , 中國 將 迅 速 勝 利 。 如 果 這 些 條 件 不 能 很 快 實 現 , 戰 爭 就 要 延長 。 但 結 果 還 是 一 樣 , 日 本 必 敗 , 中 國 必 勝 。 只 是 犧 牲 會 大 ,要 經 過 一 個 很 痛 苦 的 時 期 。問 : 從 政 治 上 和 軍 事 上 來 看 , 你 以 為 這 個 戰 爭 的 前 途 會 要 如 何 發展 ?答 : 日 本 的 大 陸 政 策 已 經 確 定 了 , 那 些 以 為 同 日 本 妥 協 , 再 犧 牲一些中國的領土主權就能夠停止日本進攻的人們,他們的想法只是一種幻想。我們確切地知道,就是揚子江下游和南方各港口,都已經包括在日本帝國主義的大陸政策之內。并且日本還想占領菲律賓、暹羅、越南、馬來半島和荷屬東印度,把外國和中國切開,獨占西南太平洋。這又是日本的海洋政策。在這樣的時期,中國無疑地要處于極端困難的地位。可是大多數中國人相信,這種困難是能夠克服的;只有各大商埠的富人是失敗論者,因為他們害怕損失財產。有許多人想,一旦中國海岸被日本封鎖,中國就不能繼續作戰。這是廢話。為反駁他們,我們不妨舉出紅軍的戰爭史。在抗日戰爭中,中國所占的優勢,比內戰時紅軍的地位強得多。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國家,就是日本能占領中國一萬萬至二萬萬人口的區域,我們離戰敗還很遠呢。我們仍然有很大的力量同日本作戰,而日本在整個戰爭中須得時時在其后方作防御戰。中國經濟的不統一、不平衡,對于抗日戰爭反為有利。例如將上海和中國其他地方割斷,對于中國的損害,絕沒有將紐約和美國其他地方割斷對于美國的損害那樣嚴重。日本就是把中國沿海封鎖,中國的西北、西南和西部,它是無法封鎖的。所以問題的中心點還是中國全體人民團結起來,樹立舉國一致的抗日陣線。這是我們早就提出了的。問:假如戰爭拖得很長,日本沒有完全戰敗,共產黨能否同意講和,并承認日本統治東北?答:不能。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一樣,不容許日本保留中國的寸土。問:照你的意見,這次解放戰爭,主要的戰略方針是什么?答:我們的戰略方針,應該是使用我們的主力在很長的變動不定的戰線上作戰。中國軍隊要勝利,必須在廣闊的戰場上進行高度的運動戰,迅速地前進和迅速地后退,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。這就是大規模的運動戰,而不是深溝高壘、層層設防、專靠防御工事的陣地戰。這并不是說要放棄一切重要的軍事地點,對于這些地點,只要有利,就應配置陣地戰。但是轉換全局的戰略方針,必然要是運動戰。陣地戰雖也必需,但是屬于輔助性質的第二種的方針。在地理上,戰場這樣廣大,我們作最有效的運動戰,是可能的。日軍遇到我軍的猛烈活動,必得謹慎。他們的戰爭機構很笨重,行動很慢,效力有限。如果我們集中兵力在一個狹小的陣地上作消耗戰的抵抗,將使我軍失掉地理上和經濟組織上的有利條件,犯阿比西尼亞的錯誤。戰爭的前期,我們要避免一切大的決戰,要先用運動戰逐漸地破壞敵人軍隊的精神和戰斗力。除了調動有訓練的軍隊進行運動戰之外,還要在農民中組織很多的游擊隊。須知東三省的抗日義勇軍,僅僅是表示了全國農民所能動員抗戰的潛伏力量的一小部分。中國農民有很大的潛伏力,只要組織和指揮得當,能使日本軍隊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時,使之疲于奔命。必須記住這個戰爭是在中國打的,這就是說,日軍要完全被敵對的中國人所包圍;日軍要被迫運來他們所需的軍用品,而且要自己看守;他們要用重兵去保護交通線,時時謹防襲擊;另外,還要有一大部力量駐扎滿洲和日本內地。在戰爭的過程中,中國能俘虜許多的日本兵,奪取許多的武器彈藥來武裝自己;同時,爭取外國的援助,使中國軍隊的裝備逐漸加強起來。因此,中國能夠在戰爭的后期從事陣地戰,對于日本的占領地進行陣地的攻擊。這樣,日本在中國抗戰的長期消耗下,它的經濟行將崩潰;在無數戰爭的消磨中,它的士氣行將頹靡。中國方面,則抗戰的潛伏力一天一天地奔騰高漲,大批的革命民眾不斷地傾注到前線去,為自由而戰爭。所有這些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來,就使我們能夠對日本占領地的堡壘和根據地,作最后的致命的攻擊,驅逐日本侵略軍出中國。(斯諾:《西北印象記》)抗戰十個月的經驗,證明上述論點的正確,以后也還將繼續證明它。
(七)還在盧溝橋事變發生后一個多月,即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,中國共產黨中央就在它的《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》中,清楚地指出:盧溝橋的挑戰和平津的占領,不過是日寇大舉進攻中國本部的開始。日寇已經開始了全國的戰時動員。他們的所謂“不求擴大”的宣傳,不過是掩護其進攻的煙幕彈。七月七日盧溝橋的抗戰,已經成了中國全國性抗戰的起點。中國的政治形勢從此開始了一個新階段,這就是實行抗戰的階段。抗戰的準備階段已經過去了。這一階段的最中心的任務是: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的勝利。爭取抗戰勝利的中心關鍵,在使已經發動的抗戰發展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。只有這種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,才能使抗戰得到最后的勝利。由于當前的抗戰還存在著嚴重的弱點,所以在今后的抗戰過程中,可能發生許多挫敗、退卻,內部的分化、叛變,暫時和局部的妥協等不利的情況。因此,應該看到這一抗戰是艱苦的持久戰。但我們相信,已經發動的抗戰,必將因為我黨和全國人民的努力,沖破一切障礙物而繼續地前進和發展。抗戰十個月的經驗,同樣證明了上述論點的正確,以后也還將繼續證明它。
(八)戰爭問題中的唯心論和機械論的傾向,是一切錯誤觀點的認識論上的根源。他們看問題的方法是主觀的和片面的。或者是毫無根據地純主觀地說一頓;或者是只根據問題的一側面、一時候的表現,也同樣主觀地把它夸大起來,當作全體看。但是人們的錯誤觀點可分為兩類:一類是根本的錯誤,帶一貫性,這是難于糾正的;另一類是偶然的錯誤,帶暫時性,這是易于糾正的。但既同為錯誤,就都有糾正的必要。因此,反對戰爭問題中的唯心論和機械論的傾向,采用客觀的觀點和全面的觀點去考察戰爭,才能使戰爭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