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種宇宙觀,即形而上學的和唯物辯證法的,相互對立的觀點。
形而上學的宇宙觀,用孤立的、片面的和永不變化的觀點去看待世界。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其形態、種類永遠彼此孤立永不變化,而變化的只有數量上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,并且引起這些變化的原因,都是外部原因。例如:形而上學家認為,資本主義的剝削、資本主義的競爭、個人主義的思想等等,都是從古代(甚至原始社會)就已經存在的,并且會永遠不變的存在下去,而社會發展只由外部原因,如地理、氣候等條件去解釋,而不能解釋事物質的多樣性和一種質轉變為其他中質的現象。
唯物主義辨證法的宇宙觀主張,從事物內部,從一事物對其他事物的關系去研究事物的發展。任何事物都有內部的矛盾性,因為這種矛盾性而引起事物的發展與運動。事物內部的這種矛盾性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,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相互聯系互相影響是第二位的原因。例如,社會的變化,主要的是由于社會內部矛盾的發展,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、階級間的矛盾和新舊之間的矛盾,由這些矛盾推進社會發展。并且不是排除或否定外因,而是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,是第二位的原因,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,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必要條件,他加速或延緩事物發展的進程,只能對內因施加各種影響,通過內因起作用。例如,適當的溫度可以讓(受精的)雞蛋孵化出小雞,但不可能讓沒有受過精的雞蛋孵化出小雞。溫度是外因,而是否受精是雞蛋能否孵化出小雞的內因。